“諸賢集聚論壇啟,多界聯動科技牽”。
10月中旬的皖南,秋高氣爽,景色宜人。以“超分子化學、納米技術與非金屬礦產業的交叉融合”為主題的第十一屆國際納米和超分子化學會議暨第三屆非金屬礦科技和產業論壇近日在安徽省池州市青陽縣召開。
與會專家圍繞非金屬礦物和相關材料的結構化學和模擬,非金屬礦和光、電、磁、聲、熱等先進材料,尾礦、礦渣、固體廢棄物利用等議題展開學術和技術交流。
大會名譽主席、薩里大學校長、國際納米材料化學家逯高清在開幕式上致辭
會議主席、浙江工業大學博士生導師、青陽非金屬礦研究院院長周春暉向中國礦業報社記者介紹,踐行科技引領、創新驅動和綠色發展的理念和方針,加強跨學科和跨行業融合,擴大產、學、研、政、資等國際朋友圈,對于非金屬礦科技與產業發展以及助力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
為什么選擇青陽?
記者從現場了解到,本次論壇有來自國內眾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以及澳大利亞、智利、日本、德國、葡萄牙、俄羅斯、瑞士、新加坡、韓國、南非、英國、美國、意大利、伊朗、印度、印度尼西亞、波蘭、阿根廷、贊比亞等二十多個國家或地區的國際科學家和學者近300人參加會議。
如此規模與規格,實在讓人刮目。周春暉介紹,新型研發機構聯合國內外專家學者于2017年發起非金屬礦科技和產業論壇,選址安徽省青陽縣為論壇常規所在地,亦稱“青陽論壇”。安徽省青陽縣非金屬礦產資源非常豐富,石灰石、方解石、白云石等儲量位居全國前列,其他非金屬礦產花崗巖、大理巖、粘土礦物等儲量豐富,域內的非金屬礦企業眾多。這些非金屬礦物是建筑、化工、造紙、鉆井、環境工程和動物養殖的關鍵材料,也是一些生物材料、藥物、納米功能材料的原料。近年來,該縣以產學研合作為抓手,依托特有的資源優勢,立足現有產業基礎,通過青陽非金屬礦研究院,積極與省內外高校院所合作,成績斐然。這也為論壇的召開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據介紹,青陽縣酉華鎮是安徽省政府認定的“安徽省非金屬礦采選及深加工產業集群鎮”。2019年,僅酉華鎮非金屬礦工業總產值預計就接近20億元,對財政收入的貢獻已經接近1.5億元,和2018同比增加了30%以上。
更為重要的是,青陽非金屬礦研究院作為新型民辦研發機構,立足現實區域內產業科技實際,面向全國、放眼國際,以科技促進礦業綠色化、增值化升級發展,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密切聯系實體企業與科研機構、高級人才的對接與合作,有力助推了產業轉型升級,促進了非金屬礦采選及深加工產業結構性改革,對加快綠色非金屬礦產業和高度增值產業發展起到了顯著作用。
“此次會議集聚了世界范圍內的超分子化學、納米技術與非金屬礦專家學者,交流超分子化學、納米技術與非金屬礦及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前沿和動態,共同探討當前面臨的科學問題和新技術進展,切磋產業中的難題,尋求可能解決的方案,促進多學科交叉融合,推動國際性的產學研一體化合作,以此推進學術交流、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助力科技引領發展綠色、高值化的非金屬礦加工業和產業鏈。”周春暉說。
搭建了怎樣的平臺?
2019年9月,科技部印發了《關于促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通知指出,促進新型研發機構發展,要突出體制機制創新,強化政策引導保障,注重激勵約束并舉,調動社會各方參與的積極性。
這無疑堅定了周春暉及同事們的信心。他們一直堅信,通過發展新型研發機構,可以進一步優化科研力量布局,強化產業技術供給,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
2017年10月份成立的青陽非金屬礦研究院,運行近2年來,卓有成效地為青陽乃至地區非金屬礦產業提供了科技支撐。該院承辦了世界性非金屬礦科技和產業論壇、舉辦了專家和企業間的產學研技術交流座談會、主導和牽頭成立了池州非金屬礦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導建立了浙江工業大學-青陽非金屬礦研究院研究生實踐教育基地,在國際期刊上發表了有關研發白云石等新材料的論文、組織編輯出版了《非金屬礦:科學前沿和綠色高新技術》《超分子化學、納米技術和非金屬礦功能材料》論文集等,創造了引智渠道,啟動了石灰石、白云石等新材料的科學研究和技術研發,真正成為安徽省青陽經濟開發區石安園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平臺。
在研究開發和引才引智的同時,青陽非金屬礦研究院也積極為發展科技型產業出謀獻策,并結合當地實際,明確建議和提出“合力建設研究院科技平臺,共同謀劃發展鈣基新材料戰略新興性產業”。
他們認為,堅持走綠色、增值的石灰石、白云石科技深加工和新材料產品制造業的導向和方向,要從“非金屬礦的傳統產業園”打造出新的“鈣基新材料循環經濟產業園”;要整合各類資源,重視鈣基新材料研發,有機地把研發、資源、企業、國家產業政策等結合起來,形成共識,支持建設研究院科技服務平臺,促進科技服務與產學研對接。
“很多礦物的結構在本質上是超分子結構,如疊層、層鏈結構的粘土礦物。礦物的表面改性、表面接枝、組裝,都離不開超分子化學和納米材料化學。”論壇主席、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副所長何宏平表示。論壇大會報告人之一德國海德堡大學Peter Comba教授在會后說:“這次論壇將非金屬礦、納米材料、超分子化學領域世界五大洲的科研人員集聚在一起,暢談非金屬礦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對非金屬礦科技和行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
如何實現高效發展?
眾所周知,作為重要的礦產資源之一,非金屬礦在當前的工業生產和社會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廣泛應用于化工、石油、造紙、冶金、建筑、機械、農業、環保、醫藥、保健等行業,正越來越多地被用于能源、國防、航天、通信、智能材料等高科技領域。當今世界非金屬礦物用量和產值增長速度已超過了金屬礦產,其開發利用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非金屬礦科學技術不僅在工業生產中十分重要,而且非金屬礦的科學研究涉及地球和礦物形成、古氣候和環境演化、外星球探索分析、生命起源等重大科技前沿領域,具有重大的科學意義。
近年來,我國非金屬礦深加工技術雖然發展較快,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非金屬礦深加工技術仍然較為落后。目前,我國礦物新材料加工仍局限于超細、高純和較低層次的改性、改型,粉體礦物材料的加工還沒有上升到多品種、多功能的規模化系列產品生產的階段。
只有產學研政攜手,非金屬礦科技和產業才能實現高效發展。據介紹,在當地政府和青陽非金屬礦研究院、國內外科研人員等的支持下,隨著科技推動和技術進步,這幾年安徽省青陽經濟開發區石安園非金屬礦產業發展非常迅速,產業鏈已經開始往下游和終端產品延伸,成效顯著。
“我們只是剛剛邁出了第一步。”酉華鎮副鎮長王朝虎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非金屬礦要實現跨越發展,跨界跨領域的融合方能實現目標,“這正是我們的短板”,新型研發機構青陽非金屬礦研究院接通了科技引領渠道,擴大了科技信息范圍和產業技術供給,增添了礦業綠色增值發展動能。
青陽非金屬礦研究院當然也認識到了這一點。經過分析國內外產業現狀和發展趨勢,結合地方資源和產業特點,他們認為產業發展要結合當地區域優勢,結合地區非金屬礦產資源特色,不做千篇一律的產品,不要參與非金屬礦低端產品的惡性同質化競爭,要把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科技創新結合起來,形成特色新興產業優勢,找到屬于安徽省青陽經濟開發區石安園自己的特色定位和切合的新興產業,引導和培育石安工業園區企業發展鈣基新材料產品和產業鏈。
“當代科學研究需要團隊工作,技術創新需要更多的跨學科和國際合作。論壇關注納米、超分子化學和非金屬礦物,是跨領域合作的一個很好的范例。”大會名譽主席、國際納米材料化學家、英國薩里大學校長G.Q.MaxLu教授在大會開幕式致辭中表示,期待大家在此次會議上相互學習和探討,結識交叉領域的朋友,產、學、研、政聯動,共同為科學、產業的進步而盡力。
據介紹,國際納米和超分子化學會議每年舉辦一次,是超分子化學相關領域的重要峰會,今年首次在中國召開,也是青陽縣首次承辦的專業學術性會議。這也體現了新型的研發機構青陽非金屬礦研究院的建立,不僅能強化自身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并能發揮引智、引才、引技等多重作用,對地方科技與產業具有顯著提升作用。
由此看來,構建新型研發機構,破除學科、行業和機制圈化、固化的思維,走跨學科專業、跨行業領域融合,加強高層次的國際合作,是非金屬礦科技和產業綠色增值發展的動能和科學發展之匙。
來源:中國礦業網